 夏季高溫要當心臭氧細菌?根本沒有這種細菌
近日,上海辟謠平臺后臺收到不少留言,希望求證“臭氧細菌”的真偽,因為有傳言稱:
“今年夏天
全國各地氣溫異常悶熱,空氣指數臭氧細菌感染加劇。臭氧感染會導致多種疾病爆發,心
臟病,中
暑,呼吸道疾病等。為防止臭氧感染,高溫天氣不易(宜)出門,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之
間不要打開門窗通風,因為這期間臭氧細菌病毒會隨空氣傳入室內,也會感染人群。特別
是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堅決無事不出門?!?/span>
該傳言還表示,以上內容來自“新聞聯播”報道。

上海辟謠平臺核查發現,傳言所稱的“臭氧細菌”并不存在,屬于生造詞。在近期的新聞
聯播中,也
沒有與“臭氧細菌”有關的內容。從傳言整體表述看,語句不通順,錯別字不少,可判斷
為謠言。
不過,也有人提出,沒有“臭氧細菌”,但在天氣預報中會提到“臭氧污染”,這又是怎
么回事?夏季持續高溫是否會產生臭氧污染?人們是否需要采取防范措施?
對此,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博士解釋說,臭氧(O?)是氧氣(O?)的一種同素異
形體,低濃度下無味。對于臭氧,人們更熟悉的可能是距離地面20公里至25公里的臭氧
層,它能吸收太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,防止大氣層臭氧空洞的擴大是保護人類健康的重
要舉措。但一旦進入近地面,臭氧就馬上會由“地球衛士”變成“健康殺手”。
按照我國發布的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,臭氧濃度最大8小時均值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,
就形成了臭氧污染;如果超過每立方米215微克就達到了中度污染。
不同于PM2.5,臭氧污染并非來自直接的污染源排放,其生成主要與兩類污染物有關——
揮發性有機物(VOCs)和氮氧化物。這兩類物質可以在高溫強日照的情況下加速發生光化
學反應。在5月到9月的午后,溫度越高,光照時間越長,反應程度就越充分,臭氧濃度也
就越高。鄔銳表示,汽車尾氣在光
化學反應中產生臭氧,是城市中最常見的污染源。
臭氧自身的強氧化性會刺激人體心血管和黏膜組織。刺激呼吸道引發咳嗽及炎癥;刺激眼
睛出現發紅、發癢、流淚等癥狀;讓人頭痛、胸悶、疲倦并對神經行為功能產生有害影
響;還會使過敏和哮喘癥狀加重。
鄔銳建議,想要避免臭氧污染,最好的辦法是遠離大馬路、高架橋等車流密集的區域。
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建議,一些敏感人群,如老年人和小
朋友,特別是患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,在下午兩點到三點前后這段時間,最好減少
戶外活動。
至于謠言所稱“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之間不要打開門窗通風”的做法,在防止臭氧污染上
沒有科學依
據,因為臭氧在夜間依然可以保持較高的濃度水平。而網傳“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無事不
出門”“佩戴口罩”等方式,其實是防止紫外線直射皮膚,以及阻擋細菌、病毒等病原微
生物的措施,并不能阻止吸入臭氧,因為臭氧不是顆粒物而是氣體。
鄔銳表示,市民若關心臭氧濃度,可通過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和上海市氣象局的官方網站、
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公眾號查詢。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和市氣象局每日都會對包括臭氧在
內的污染物進行監測,并通過以上平臺發布。
比如,7月8日下午,@上海環境 發布了一條微博:“上海市空氣污染提醒:7月9-11日氣
溫較高,光
照較強,預計臭氧良至輕度污染?!?/span>
|